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丹参酮ⅡA(TAⅡA)、丹参酮Ⅰ(TAⅠ)、隐丹参酮(CTA)及二氢丹参酮Ⅰ(DIA Ⅰ)对U266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采用CCK法检测4种丹参酮类化合物对U266细胞的增殖抑制率,用Annexin-V-FITC/PI检测细胞的凋亡,用PI法检测细胞周期;收集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骨髓标本,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MSCs),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种丹参酮类化合物对MSCs分泌白介素6(IL-6)的影响.结果 4种丹参酮类化合物对U266细胞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DIA Ⅰ较其余3种化合物的作用更强,引起细胞早期凋亡较多,细胞周期被阻滞在S期;DIAⅠ能明显抑制IL-6的分泌,其余3种化合物对IL-6的分泌作用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IA Ⅰ能明显抑制多发性骨髓细胞株U266的增殖,其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MSCs分泌IL-6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丹参酮类化合物对白血病干细胞(LSCs)的促凋亡作用.方法 将二氢丹参酮Ⅰ、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与丹参酮ⅡA等4种丹参酮类化合物分别作用于白血病NB4细胞,以CD34+、CD38-、CD123+为标记确定NB4细胞中的LSCs,采用Annexin V/PI双标记法检测LSCs的凋亡率.结果 在20 μmol·L-二氢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Ⅰ条件下作用24h后,可显著诱导LSCs凋亡,而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ⅡA不能诱导LSCs凋亡.结论 丹参酮类化合物诱导NB4中LSCs的凋亡能力与其结构有关,与课题组前期报道的其对NB4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部感染致病菌分布及营养状态、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相关的丝氨酸蛋白酶-2(MASP-2)基因多态性。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2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治疗的159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11例COPD继发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经病原学检查确诊肺部感染,纳入感染组,其余48例非CAP患者纳入非感染组;分析感染组致病菌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营养状态、MASP-2基因多态性,Logistic回归分析COPD患者肺部感染与营养状态、MASP-2基因多态性的关系。结果 111例COPD继发肺部感染患者标本中检出病原菌12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1.79%,其次为革兰阳性菌占31.71%。两组肺炎严重度指数(PSI)分级、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ASP-2基因rs2273346位点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rs6695096位点基因多态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SI分级Ⅳ~Ⅴ级、NRS2002评分、rs6695096位点TC基因型均是COPD继发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COPD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与PSI分级、营养状态及rs6695096位点基因多态性显著相关,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4.
背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异质性较强,现有治疗方案疗效欠佳,患者预后个体差异较大。B细胞淋巴瘤2(Bcl-2)蛋白在髓系肿瘤患者中高表达,既往研究认为其与疾病进展、化疗耐药及患者总生存期缩短有关。Bcl-2抑制剂维奈克拉(VEN)被批准用于老年不适合用强化治疗的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在MDS患者中应用数据较少。Bcl-2在MDS患者中的表达是否存在差异及其与VEN治疗的疗效和预后是否存在相关性,目前尚缺少研究报道。目的 通过分析Bcl-2蛋白在MDS患者中的表达,评估其是否与VEN治疗的疗效和预后相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22年12月就诊于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71例MDS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基线数据:性别、年龄、血常规、血生化、骨髓细胞学、流式细胞学、染色体核型、髓系基因突变、融合基因突变、MDS-EB分型。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Bcl-2蛋白表达。依据修正版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R)将患者分为极低危(0例)、低危(1例)、中危(7例)、高危(40例)和极高危(23例)5个危险度。将患者骨髓Bcl-2阳性率≥10%定义为Bcl-...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乳剂对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NB4细胞的诱导分化与凋亡作用。方法将丹参酮ⅡA乳剂与NB4细胞在体外共同培养5天,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检测药物作用前后细胞NBT还原能力,采用MTT比色法检测NB4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并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增殖周期及CD33和CD11b的表达。结果 6μg/ml丹参酮ⅡA对NB4细胞的抑制作用明显,生长抑制率为(73.9±3.2)%;丹参酮ⅡA乳剂对NB4细胞生长有明显诱导分化作用,诱导分化率为(92.4±1.2)%;NBT还原能力增强;CD33表达下降,CD11b表达升高。流式细胞术分析表明,NB4细胞经丹参酮ⅡA乳剂作用后,S期细胞数显著降低。结论丹参酮ⅡA乳剂能抑制NB4细胞生长,诱导NB4细胞向终末分化;丹参酮ⅡA以乳剂形式给药对NB4细胞的诱导分化与凋亡作用显著优于文献报道常用的丹参酮ⅡA二甲基亚砜溶液。丹参酮ⅡA乳剂有望用于人早幼粒白血病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丹参酮ⅡA与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人白血病K562细胞的体外增殖抑制与诱导分化作用.方法 采用改良MTT法测定两种药物对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其对K562细胞形态的影响,以硝基四氮唑蓝还原试验法,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膜表面的分化抗原CD33和CD11 b,观察丹参酮ⅡA与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K...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人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eIF4E)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与非肿瘤对照组之间、不同AML亚型之间和诱导治疗前后的表达差异,以及eIF4E表达与AML其他分子生物学异常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集155例初诊AML患者及20例非肿瘤对照者骨髓标本,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eIF4E的表达.所有AML患者均进行基因突变检测.结果 155例初诊AML患者中,101例(65.2%)eIF4E阳性表达.进入诱导治疗的132例中,95例(72.0%)经诱导治疗达完全缓解,其中12例(17.6%)eIF4E由阳性转为阴性.非肿瘤对照者eIF4E均阴性.亚型分析中,M4、M5型AMLeIF4E阳性率分别为75.0%(15/20)和80.8%(21/26),高于其他亚型AML(59.6%,65/10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诊AML患者中,26例FLT3-ITD基因突变阳性,eIF4E表达与FLT3-ITD基因突变无相关性(P>0.05).结论 多数初诊AML患者eIF4E阳性,诱导治疗达完全缓解后部分AML患者eIF4E转阴.各亚型间eIF4E表达无差异.eIF4E与FLT3-ITD分子指标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白蛋白纳米粒包载As2O3,通过肿瘤细胞摄取载药纳米粒来增强As2O3对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去溶剂化法制备白蛋白纳米粒(ALB-NP),以异硫氰酸(FITC)标记ALB-NP,荧光显微镜观察K562细胞对ALB-NP的摄取;以ALB-NP包载As2O3制备载As2O3白蛋白纳米粒(As2O3-ALB-NP),MTT法比较As2O3与As2O3-ALB-NP对K562细胞增殖抑制率的差异。结果 As2O3-ALB-NP在低浓度(<0.8μmol.L-1)即可显著抑制K562细胞增殖,而As2O3在该浓度对其无抑制作用。结论与As2O3相比,利用ALB-NP载As2O3可显著增强其对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有望实现对As2O3用药的增效减毒,为其用于抗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给药策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苦参碱联合拉米夫定抗乙肝协同作用的研究及对乙肝病毒DNA聚合酶(HBV DNAP)活性的影响。方法:本文采用MTT法测定苦参碱和拉米夫定对转染人肝癌细胞株(Hep G2)的2.2.15细胞生长抑制能力,利用酶抑制动力学方法,研究了苦参碱和拉米夫定对HBV DNAP的抑制作用、并进一步地分析了苦参碱对HBV DNAP的抑制动力学常数,最后对苦参碱联合拉米夫定对HepG2.2.15细胞生长抑制和HBV DNA合成的抑制是否具有协同效应进行了探讨。结果:苦参碱是一种可逆的竞争型HBV DNAP抑制剂(半抑制浓度IC50为11.24±2.06μmol/L,抑制常数Ki为0.34±0.05μmol/L),圆二色性谱分析表明苦参碱诱导HBV DNAP的构象发生部分改变,α-螺旋含量逐渐增加;且低浓度的拉米夫定与苦参碱联合使用对Hep G2.2.15细胞生长抑制和对HBV DNA合成的抑制都具有协同作用。结论:苦参碱能够通过结合到HBV DNAP的活性中心,并诱导酶的结构变得紧密,而不利于活性中心的形成,最终使HBV DNAP活性降低。而这种诱导酶的活性降低直接影响到乙肝病毒DNA的合成,加之拉米夫定的联合使用,起到了协同作用,增加了抗乙肝病毒的药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丹参酮类化合物对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NB4细胞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分子结构与细胞毒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改良MTT法测定不同浓度的丹参酮类化合物与细胞共培养一定时间后对NB4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其细胞形态.结果 供试丹参酮类化合物均能有效抑制NB4细胞的增殖,其抑制作用呈明显的时间和剂量依赖性.与NB4细胞共培养24 h后,二氢丹参酮Ⅰ与丹参酮Ⅰ的IC50值分别为1.86、3.62 μg· mL-1,丹参酮ⅡA和隐丹参酮的IC50值均大于10 μg·ml-1;共培养48 h后二氢丹参酮Ⅰ、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的IC50值分别为0.65、1.41、1.83、5.41μg·mL-1;72 h后的IC50值分别为0.28、0.33、0.45、2.59 μg· mL-1.结论4种丹参酮类化合物对NB4细胞均具有增殖抑制作用,作用强度大小依次为二氢丹参酮Ⅰ、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提示丹参酮类化合物的A环为芳环时可增强细胞毒性,C环的呋喃环结构可能影响其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